山东省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86 3300 97788

企业新闻
您的位置: Kaiyun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86 3300 97788

06299166888

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3-12-21 19:15:25人气:

  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8月,是江苏省扬州市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期的最后一个月,但他们仍奔走在创新第一线,做好黏合校地、校企的“双面胶”,链接创新资源的“情报网”,推动创新发展的“引智大使”。

  “挂职虽有期限,但科技镇长团带来的高校专家、科研成果、合作项目留在了扬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专家资源、项目资源会继续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带着技术、带着项目,与扬州共同演绎“双向奔赴”的新精彩。

  近年来,扬州把科技镇长团作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人才强市战略的生力军,累计选聘14批次、858人次科技镇长团成员,为推动产才融合、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仪征的支柱产业,也是扬州重点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已形成四大园区支撑、整车龙头带动、产业链条完备、市场加快发展的格局。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有专业知识,还积累了科技人才资源,到地方挂职后可以精准施策,为地方产业‘蝶变’贡献智慧和力量。”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江苏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所长薛红涛说。作为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的留任成员,他挂职期间紧紧围绕仪征发展规划、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产业链部署,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本人专业以及江苏大学的资源优势,聚焦人才引育,聚力产业发展,扎实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一年来,薛红涛通过集中调研、分散调研,走遍仪征4大园区9个乡镇,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涉及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梳理技术难题50余个。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点对点”纵深推进,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强化“揭榜挂帅”协同攻关机制,凝聚一批高校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取得明显成效。

  “供需适配+产才匹配”,让科技镇长团结构更优。区域发展、企业转型有刚需,组织部门就帮助选成员、聘专家。“我们突出‘广、全、高’,聚力选好成员。”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来源“广”,聚焦省外、理工科、名校,常态组织“两访三对接”,赴“五线十城”拜访成员派出单位、回访新老成员,开展产业、人才、科技合作对接;其次是结构“全”,团长作为“领头羊”,偏重团队管理能力,成员围绕产业方向,注重专业背景;第三是层次“高”,实行“省聘+市聘”相结合,成员结构呈现“987”特点,即省外、“双一流”、博士占90%,中员、副高以上占80%,“80后”占70%Kaiyun下载官网,科技镇长团队伍专业更优、活力更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人才支撑。扬州整合科教资源,精准配置到更加高效、更具潜力的项目上,让科技镇长团与创新企业联手,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勇当“尖兵”。

  近日,在扬州市法马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会议室内,来自同济大学的技术团队正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进行方案沟通对接。法马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是高邮一家生产经营智能交通设备、信号灯、信号灯杆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在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了研发瓶颈。针对企业需求,同济大学的一套方案使企业现有的技术得到质的飞跃。目前,企业和同济大学正在深入对接,力争攻克技术难点,共同开拓市场。

  去年,市委人才办联合市科技局、工信局、团市委,首批聚焦电子信息制造、化工新材料两条产业链,创新组建扬州市科技镇长团产才对接攻关联盟(人才创新联合体),发布“联盟公约”,整合科技镇长团、产业链龙头企业、“揭榜挂帅”需求企业和“领航计划”企业,构建形成“1+3”攻关联盟体系,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助推产业强链。

  近5年,科技镇长团牵头举办项目路演201场,与成员派出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2.69亿元。我市在全省首创“科技镇长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团室共建”机制,连续4年遴选54名成员结对71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科技创新项目300项,推动成果转化50多项,被列为2021年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十大改革事项。我市已连续3年推进“揭榜挂帅”制度,打造“出榜-发榜-揭榜-竞榜-奖榜-助榜”全链条,搭建科技镇长团、科创特派团、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团和人才科技服务专员“三团一员”服务体系,将160项“卡脖子”难题带回成员派出单位,促成项目合作1000多万元。此外,我市还在全省首创“团+组”工作机制,9个产业团辐射全市科技企业,每个产业团再组建3个左右产才对接专家组,深耕细分领域;集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镇长团、高层次人才协会资源,将“请进来”的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到科技镇长团创新创业基地;立足产才对接云平台、招才引智工作站、成员城市分布图谱,打造立体化招才引智体系,助力“走出去”按图索骥、精准对接。

  科技镇长团成员到岗之初,都曾面临同样的思考题——“单位派我来干什么”“地方需要我做什么”……

  科技镇长团服务什么?怎么服务?“科技镇长团‘一肩挑两担’,只有激发‘不当挂职当任职、不当客人当主人’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干事创业。”第十四、十五批科技镇长团邗江团成员、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孟德彪说。作为扬力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顾问,两年来,他为扬力集团引进了一个由10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科技智囊团”,帮助集团获得省创新团队、省“双创计划”等9项荣誉,开展专题培训活动300人次以上,完成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3项,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扬力集团也通过“团室共建”,接连获批市“绿扬金凤”计划、省“首台(套)产品”等,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员少、服务面广、工作量大,科技镇长团如何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扬州科技镇长团创新工作方法,将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让科技镇长团更具活力。突出“严、细、实”,着力“管好”。创新“部长管党务、团长管事务、局长管业务”的“三长联动”机制。部长党务管理“严”,成立科技镇长团临时党支部,明确组织部分管部长担任支部,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团长事务管理“细”,团长如“家长”,与成员办公、居住“双集中”,营造“家”的氛围;局长业务管理“实”,由县区科技、工信、人社等分管局长担任业务指导员,实施成员积分制、星级化管理,兑现“月度之星”“进位之星”奖励。

  一次“扬州行”,一生“扬州情”。历届科技镇长团成员都把扬州当作“第二故乡”,把对接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服务创新实践作为核心使命,让科技镇长团的优良作风在扬州“薪火相传”,成为扬州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最佳“合伙人”。

  未来,新一批科技镇长团仍将不辱使命、发力奋进,发挥集聚人才的“黏合剂”、科技服务的“急先锋”、引领创新的“加速器”作用,为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推荐资讯